经络为什么能治病 ?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经络疗法的效果。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经络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经络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经络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经络疗法的目的。  

    但遗憾的是,无论听过多少这类的说明,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仍然无法总结出经络疗法为何有效。听到这些不明原由的气血等名词时,反而觉得十分不科学,甚至怀疑经络的疗效。这也许因为经络疗法是中国医学的神秘之处吧!

经络疗法对疾病的治疗,的确有极高的效果,这已经是千百年来得到大家的认同了,而且,最近也逐渐借科学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结论,简单地说,就是:经络疗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经络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健体强身为目的运动。中医认为体内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而这所谓能量紊乱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状态。

    上述的自律神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某个内脏一有异常,支配内脏的血管便会紧张,而其异常表现于皮肤表面上会有压痛(按压皮肤所感到的痛感)等反应,这称为“内脏皮肤反射”。以医学的观点来看,会出现内脏皮肤反射之处,则是经络。  

    人类的皮肤无法简单地通电,但交感神经的紧张一增强,就容易通电。这种容易通电之处,被医师命名为“良导点”。而这种良导点和自古以来传统经络的位置完全一致。那么,如果刺激经络穴位,又会如何呢?经络穴位一受刺激,呈紧张状的交感神经会受抑制,可恢复自律神经的平衡,调整不正常的内脏作用。所以,经络疗法对防治疾病以及抗机体衰老非常有效。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生命线

    《内经》:“真气者,经气也。”人体真气就是在经络中运行。那么人体“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篇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可以生,病之可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对中医治病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非同寻常。

    那么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络的定义是怎样?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经络的定义:中医指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也就是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是有经过及路径的含义,是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络是联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枝,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人体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构成一个经络系统。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1、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气血的基本作用;

    2、所以能处理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

    3、所以能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经络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和沟通作用来实现。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所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脏腑居于内,支节居于外,其间是通过经络系统相联系。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有机体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完整和统一。其具体联系通路有以下特点: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着重在体表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着重在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通过奇经八脉,加强经与经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的标本、 气和四海,则加强人体前后腹背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就不可能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①、运行血气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由于宗气和原气的参与和推动,“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见《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均能息息相通,协调一致。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②、营阴阳

    营阴阳除指经络气血营运全身,濡养所有器官组织外,还有“协调阴阳”的意义。如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不仅由于经脉的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且由于阴阳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气血盛衰、机能动静保持正常节律,从而使机体成为统一的、协调而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这是经络在正常生理上的主要功能。

    ③、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不仅表现为“行气血、营阴阳”,还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在疾病状态下,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表现为抵御外邪、传入疾病和反映疾病。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当人体正气充足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充,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体表的穴位(包括反应点)是孙络分布的所在,也是卫气停留和邪气侵犯的部位。当病邪侵犯人体时,孙络和卫气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象。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入通路。邪气(致病因素)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分。如果疾病发展,则可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入,并出现相应的症候。经络反映症候,可分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的。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④、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行气”现象即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总之,经络作为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体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循经取穴

 

    经络各有所属腧穴,腧穴于分经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别,腧穴以经络为纲,经络以腧穴为目,经络的分布既有纵向的分线(分行)关系,还有横向的分部(分段)关系,这种纵横关系结合有关腧穴其意义更为明显。循经取穴的意义应当从这种关系去全面理解,因而按经络远道取穴是循经,按经络邻近取穴也是循经。《内经》所说的“治主病者”就是指能主治该病症的经穴。经脉的“是主某所生病”,说的就是这一经所属穴的主治症,这主要以四肢部经穴为依据。作为特定类别的四肢经穴就有井、荥、输、原、经、合、络、郄等。在头面、躯干部,则有处于分段关系的脏腑俞募穴及众多的交会穴。对脏腑五官说来,取用头面躯干部的经穴是近取法,取用四肢部的经穴是远取法。循经远取和远近配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其具体内容在配穴法中详述。本内容主要阐明经络腧穴在分经和分部中的基本特点,以便深入掌握其主治要领。

    经络与气功的关系

    1.用现代量子观研究经络系统古人以有、无、体、用、唯象观,研究经络系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一些误点:如部分人把肌健、血管、经脉、经筋、韧带、系膜等组织,误认为是经络,属于误点。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经络系统及其巨大作用是物质存在的真理。西方解剖医学,因为从宏观细胞组织结构上,找不到经络系统,就公开否定,经络系统及其巨大作用的物质存在,公开否定经络学说。这是个历史性的错误,是学术上、科学上的极大错误和误解。

    现代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从微观量子层次,高阶系统整体,以生物电子动态平衡认识论,来研究经络的实质,阴阳的实质、经气的实质和气功的机理。

    经络的形式,是生物电子运动相对较频繁、电阻相对较低的量子层次通道。可以细胞组织形式存在,但主要经络并不存在特殊宏观细胞组织结构。神经是电阻相对较低的生物电子通道,适宜生物电子运行,神经是经络的一部分。神经是部分原始经络进化而成,但基本经络仍以量子层次形式存在。

    当生物电子在经络中运动,相对不平衡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时,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失调”而呈现疾病。中医的“阴阳”实质,就是生物电子动态变化相对不平衡的表现。中医的“辩证施治”,正是辨别和调节整体微观生物电子的动态不平衡的情况。西医的辨病原理,只是辨别由于生物电子动态不平衡的微观变化后,而致成的局部宏观细胞组织的病理改变。可以预见,在21世纪新医学的诊治疾病上,必定是既“辨病”又“辩证”,既治疗局部,又调理整体。以系统论整体观为纲,应用现代物理量子理论,结合高等数学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定量动态计算,得出明确数据,针对“协同”处理,以实现防治疾病的中西医合并,“医学量子整体化”的“系统量子医学”。在未来的新的医学革命中,我们祖先发明创造的经络学说及其哲学辩证原理,仍将大放光彩。

    在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就是生物电子直接或间接的传输,经络的实质就是在经络中运行的“经气”。经络中如无经气运行,即失去经络的实质意义。事实上,决定生命体,生、老、病、死一切变化的,正是经络中运行的“经气”的变化,并非是经络组织形式的变化。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确切的揭示和决定,生命变化、变幻莫测的经络实质之迷,正是由于将揭示经络实质的重点,放在细胞层次的组织形式上。现代量子学,更确切的肯定了经络系统及其巨大作用的物质存在。

    2.经络与气功的关系

    生物电子按其整性、对性、复性、惯性等规律在经络中运行传输,是为了保持整体相对平衡而不停地运行着,本不受意念控制。但是,对高级生命体的人来说,生物电子又同时必须受意念控制着运行。这就是除动作电位和损失电位外的意念电位。从低阶系统研究生物电位,认识生命体存在动作电位和损伤电位,这些都属“反应性生物电位”。从高阶系统以生命体整体来研究高级生命体的人体,认识生命体还存在意念性生物电位、功能性生物电位和平衡性生物电位,尤其意念性生物电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气功之“真气”的物质基础,就是在经络中运行的生物电子。气功即是用意念控制生物电子,按一定规律运行,每个人都存在意念性生物电位。但一般人的意念电位,控制运行的生物电子量不多,且无规律,不能产生能量作功。而气功修炼有素之人,才能用意念控制大量的生物电子,按一定途径有规律的运行,产生能量作功。气功师的功力、能量大小,决定于其能控制有规律地运行的生物电子量的大小。

    气功控制着大量的生物电子,按一定途径有规律地运行,对某些原来生物电子动态不平衡的病灶区,途径时使其向平衡转化,所以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由于其的“复性”规律,气功控制的大量生物电子行经病灶时,可对病灶区电子起疏导作用,带走多余电子,提供缺少的电子,所以说气功治病时呈双相作用,即可治实症,亦可治虚症。

    经络灸导仪产生的灸导共振刺激经络改变电位,亦可调理生物电子动态变化,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中药膏滋液以其本身的电子和生物电子增强“经气”运行改变电位,调节不平衡的生物电子动态转向平衡,以达治病目的。气功通过本人的或者他人的意念性生物电位,调理生物电子动态变化,来治疗疾病。其三者的治病原理,在理论上基本是相同的。

    二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经络学说”是科学的。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结合“经络学”,采用经络灸导仪中医“三位一体”技术的组合综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两万余例的临床研究,疗效神速,治愈率极高,复发率极少。

    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的重要性,可理解为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在病理方面,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在防治疾病方面,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防疫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整体的医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自觉地应用当时的科学,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与天文地理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地脉及天人合一思想等取得的丰硕成果。

    令人惊诧的是,用以创建现代医学(西医)的解剖方法,似乎对认识经络根本无能为力。不仅手术刀不能帮助人观察到经络及运行于其中的“气”,而且无论哪一种现代的精密仪器似乎都无助于人观察。于是,不少人对经络与气的存在表示怀疑。

    ·······其实,经络(及运行于中的气)人皆有之,它们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感到。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经络敏感的人约占(全人类)1%,另外99%的人虽不敏感,但有所谓隐性经络感传现象。在手指和脚趾的12经末端通上微弱电流,再用力在体表轻轻叩击就能在体表找到12条与其他部位不同,具有特殊感觉的线,这就是隐性经络感传线。同理还可找到另两条隐性经络感传线。实践表明,人人均有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而且几乎人人的位置都相同,并且常年不变。令人惊奇的是,这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几乎与古人标示的经络完全重合!